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 > 本社资讯
本社资讯
 

书香浸润校园 世界读书日《“海牛”号》走进湖南科技大学
发布日期:2025-4-25   点击次数:39

          4月23日,湖南科技大学黎锦晖音乐厅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讲座——“大国重器与人文精神”。此次讲座聚焦苗族作家张雪云的长篇报告文学《“海牛”号》,在湖南科技大学学子中引起广泛共鸣和热烈回响。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、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纪红建,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、《“海牛”号》作者张雪云,湖南人民出版社编审、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周熠等三位嘉宾,与近千名老师、学生齐聚一堂,共同探索大国重器背后的精神世界。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品,《“海牛”号》以湖南科技大学万步炎教授的科研经历和心路历程为主线,生动展现了万步炎团队三十余年扎根海洋科研的艰辛探索,系统呈现了中国海底钻探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。

         活动上,纪红建以“报告文学是时代晴雨表”为切入点,回顾中国工业题材类报告文学的创作脉络,指出《“海牛”号》以女性视角突破科技题材的“冰冷感”,通过夹叙夹议的笔法延展海洋文化与科研背景,既展现“231米中国深度”的技术突破,更提炼出“胸怀祖国、勇攀高峰”的科学家精神。他强调:“报告文学需与制造强国同频共振,用文字记录中国力量的骨架。”
        《“海牛”号》作者张雪云分享了创作初心,她表示,为写好这部作品,她多次深入“海牛”号的研发现场,长时间待在车间与实验楼,与“海牛”号首席科学家万步炎及其团队成员深入交流,听他们讲述人生故事与科研中的酸甜苦辣。面对海洋强国建设、深海装备等一系列涉及大量专业知识的庞大课题,她没有退缩,而是像“海牛”号钻探海底一样,深入钻研相关知识,克服了写作过程中的巨大困难与挑战。她表示,书中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团队成员间的协作、互助,如海上惊魂48小时中,团队成员通力合作搭建临时排缆系统拯救“海牛Ⅱ号”,充分展现了众志成城、共克时艰的团队精神。
        《“海牛”号》责任编辑周熠讲述了“钻机减重海试”的幕后故事。她表示,书中“钻机减重2吨海试”的波折情节,折射出团队“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”的攻关精神。她强调,该书不仅是“科技强国的注脚”,更以“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”为主旨,传递爱国精神与创新魄力。
          互动环节中,同学们热烈提问:“通过哪些有效途径快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?”“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平衡科技知识的普及与文学性的表达?”“如何进行经典书目推荐?”纪红建、张雪云、周熠一一耐心回答。他们建议广大学子通过“将文学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”“精读与泛读相结合”“多参与文学社团与线上交流”等形式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。
         文学讲座当天恰逢第30个世界读书日,三位老师分别寄语科大学生,愿他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,始终保持对阅读的热爱,在书页间探索更广阔的世界,遇见更好的自己。为推动书香进校园,会上,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黎晓慧向湖南科技大学捐赠了《“海牛”号》,助力校园阅读。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颜剩勇接受捐赠。
         此次文学讲座,以湖南科技大学万步炎团队的科研故事为引,通过赏析《“海牛”号》原创作品,全方位提升广大学子对文学之美的感知能力,激励学子树立勇于探索、勇攀高峰的精神,助力校园形成学科交融、人文浸润的良好氛围。

         活动上,纪红建以“报告文学是时代晴雨表”为切入点,回顾中国工业题材类报告文学的创作脉络,指出《“海牛”号》以女性视角突破科技题材的“冰冷感”,通过夹叙夹议的笔法延展海洋文化与科研背景,既展现“231米中国深度”的技术突破,更提炼出“胸怀祖国、勇攀高峰”的科学家精神。他强调:“报告文学需与制造强国同频共振,用文字记录中国力量的骨架。”
        《“海牛”号》作者张雪云分享了创作初心,她表示,为写好这部作品,她多次深入“海牛”号的研发现场,长时间待在车间与实验楼,与“海牛”号首席科学家万步炎及其团队成员深入交流,听他们讲述人生故事与科研中的酸甜苦辣。面对海洋强国建设、深海装备等一系列涉及大量专业知识的庞大课题,她没有退缩,而是像“海牛”号钻探海底一样,深入钻研相关知识,克服了写作过程中的巨大困难与挑战。她表示,书中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团队成员间的协作、互助,如海上惊魂48小时中,团队成员通力合作搭建临时排缆系统拯救“海牛Ⅱ号”,充分展现了众志成城、共克时艰的团队精神。
       《“海牛”号》责任编辑周熠讲述了“钻机减重海试”的幕后故事。她表示,书中“钻机减重2吨海试”的波折情节,折射出团队“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”的攻关精神。她强调,该书不仅是“科技强国的注脚”,更以“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”为主旨,传递爱国精神与创新魄力。
         互动环节中,同学们热烈提问:“通过哪些有效途径快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?”“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平衡科技知识的普及与文学性的表达?”“如何进行经典书目推荐?”纪红建、张雪云、周熠一一耐心回答。他们建议广大学子通过“将文学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”“精读与泛读相结合”“多参与文学社团与线上交流”等形式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。文学讲座当天恰逢第30个世界读书日,三位老师分别寄语科大学生,愿他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,始终保持对阅读的热爱,在书页间探索更广阔的世界,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         为推动书香进校园,会上,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黎晓慧向湖南科技大学捐赠了《“海牛”号》,助力校园阅读。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颜剩勇接受捐赠。此次文学讲座,以湖南科技大学万步炎团队的科研故事为引,通过赏析《“海牛”号》原创作品,全方位提升广大学子对文学之美的感知能力,激励学子树立勇于探索、勇攀高峰的精神,助力校园形成学科交融、人文浸润的良好氛围。
Copyright @ 2011-2021 湖南人民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:长沙市开福区营盘东路3号
24小时咨询电话:0731-82683330 网址:www.hnppp.com 备案号:湘ICP备19023134号